关心蔬菜见真情我们都知道,陈云历来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尤其对粮食问题格外地关心,他曾说:“粮食定,天下定,粮食紧,市场紧”。其实,陈云不仅关心粮食,对蔬菜与副食品的供应同样是十分关心。他曾说:“我看,蔬菜和其他副食品供应问题,其意义决不在建设工厂之下,应该放在与建设工厂同等重要的地位。如果只注意工业建设,不注意解决职工的生活问题,工人就可能闹事,回过头来还要解决。人是应该接受教训的。” 大白菜是北京市民的当家菜,对于政府来讲,就是要保证冬季大白菜的供应,否则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但是,冬天存储大白菜,稍不注意就会发生冻菜、烂菜的现象。陈云多次过问北京大白菜的产销与贮藏工作。陈云身边的工作人员姜仕亮曾回忆说:“1979年秋末,老人家在北京医院住院。住院期间,他每天都坚持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一天,他和往常一样按时打开收音机,当他听到将要有大风、降温、雨雪来临的消息时,马上问我和王秘书等人:‘你们看见菜市场和大街上的人们,买过冬的大白菜了吗?要降温了,菜农应该抓紧抢收才是,免得遭受损失。冬天人们不能没有菜吃。’我当即回答道:‘现在机关食堂和市民们正在选购大白菜准备储存呢。’老人家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说了声:‘那就好’。” 1982年10月25日,陈云针对北京、天津多次发生的烂菜问题,致信胡耀邦、赵紫阳,指出:“北京(天津)烂菜问题是个多次发生的事情。霜降已过,11月8日立冬。今年必须避免烂菜。因此,生产、流通、消费这三个环节必须立即组织好。因为菜‘烂与不烂’只有几个小时的关键时刻。大白菜是北京市民的当家菜类,因此必须安排在前。”陈云的意见马上传达到北京市委、市政府,北京市提前召开了各区、县、局和有关单位领导参加的秋菜供应、储存工作动员大会,还成立了秋菜指挥部,从而避免了大规模烂菜现象的发生。第二年,陈云又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大白菜收贮运销工作情况的报告上批示:“城市居民贮藏有困难,但春节后吃不到便宜的大白菜又有意见。这件事要北京市委拟出一个妥善可行的办法才好,因为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陈云还多次谈到吃菜问题是个大问题。改革开放后,陈云重新主持中央财经工作,他就指出:“现在,蔬菜的情况怎样呢?叫货缺价高。商业部的同志解决不了,要靠各地党委、各地政府部门解决这个问题。同志们不要把这个问题小看了,吃菜的问题是个大问题。”为此,陈云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四点要求:第一,查原因。蔬菜为什么不够,查查原因看。第二,定办法。找到蔬菜少的原因后,规定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三,宁多不少。为群众提供的蔬菜,宁肯多些,不要少了。第四,各省委、市委要经常开会研究一下蔬菜问题,至少一年四次。陈云还强调说:“蔬菜问题是物价问题中很突出的问题。”对于蔬菜的价格上涨过快的问题,陈云说:“蔬菜的价格上涨,老百姓意见很多。”“请国务院考虑考虑,种菜还是要计划经济为主啊。放开了,结果他不种菜了。” 陈云关心老百姓的吃菜问题是一以贯之的。新中国成立后,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陈云就指出:要“改进各大城市、工矿区的蔬菜供应:每一个城市都要按照人口的需要,维持相当的蔬菜播种面积;减少蔬菜购销的中间环节,让菜农和城市里的菜贩子直接交易;菜贩子的合作单位要小,要各负盈亏,如果他们愿意分散经营,就让他们分散经营,以提高其经营积极性。” 1956年冬至1957年春,城市蔬菜供应紧张,居民普遍要求保证蔬菜供应、稳定蔬菜价格。陈云在十三个省、市蔬菜会议上尖锐地提出这个问题。陈云说:“城市的蔬菜供应是件大事,我们要千方百计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陈云说:“保证蔬菜供应的前提,就是要生产足够数量的蔬菜。要生产足够数量的蔬菜,就要有足够的种植面积,而且要打上‘安全系数’。”当时,上海的蔬菜并不是全靠郊区供应,而是把上海附近的松江、苏州的若干个县,甚至还包括浙江的平湖、嘉兴等地区作为生产基地。在北方,山东是大白菜的供应基地,河北的唐山、保定等地区也是蔬菜生产基地。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蔬菜的供应,除此之外,陈云还提出要用施化肥的办法来增加蔬菜的产量。 1961年,陈云在北京香山主持召开煤炭工业座谈会。在会上,陈云列出了十八个专题供与会人员讨论,其中就有蔬菜和食油的供应如何保证这一问题。陈云还指出:“今后建立工业基地,不但要注意电、路、煤,还要注意人、粮、菜”。 陈云总是关心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小事,以至香港一家杂志送给他一个绰号,叫“不管部长”,也就是别人不管的事情,他都要管。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陈云真正做到了群众利益无小事,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陈云关心老百姓的吃菜问题,至今令人肃然起敬。 (房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