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历史,沟通的桥梁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了中文版的2014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这个主题提醒我们,博物馆是一种鲜活的机构,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为不同观众、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架起沟通的桥梁。这个主题就革命纪念馆而言,也具有鲜明的特点。如何在新形势下把藏品与观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如何发挥纪念馆藏品的价值,去寻找新的策略让藏品更加贴近观众,从而吸引他们前来参观,是摆在我们面前新的话题。 藏品是活着的历史 1985年国家颁布的《革命纪念馆工作试行条例》中明确指出:“各类革命纪念馆是为纪念近、现代革命史上重大事件或杰出人物并依托于有关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是有关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和文物资料的保护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段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纪念馆的藏品也特定在这个范围之内。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保存和呈现的就是这样特定的历史。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简称国师纪念馆),前身系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始建于民国八年即公元1919年,是阎锡山创办的一所专门培育全省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初期在山西开展反帝、反封建革命活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基地之一。1936年国师停办后,在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直接领导下,以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的名义,举办了“军政训练班”、“民训干部教练团”、“牺盟会特派员训练班”以及由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主办的“游击干部训练班”等许多抗日军政干部训练班,培养了来自全国二十几个省、市及海外华侨中的进步知识青年4700余人。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彭雪枫、周小舟等领导也先后到过这里。为发展壮大抗日民族力量,1937年8月,我党又在这里建立了以军政训练班学员为骨干的山西新军的第一支部队——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为创建山西新军奠定了基础,对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面对国民师范的历史,我们的藏品也具有鲜明的特点。一部分是反映国民师范学校教书育人的历史,另一部分是反映国民师范学校辉煌的革命史。针对教书育人方面,征集回原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各学科的教科书,不少已是孤本,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因为这所学校建校时,新文化运动已经兴起,在学科设置上也注重西洋教学,除最基本的国术之外还增加了足球、篮球等等,在1931年国师足篮球队代表山西出席华北运动会取得好成绩,为国民师范赢得了荣誉。学校还举办运动会,对获得好名次的学生进行奖励,我们征集回铜质的墨盒和米达尺,上面清晰的雕刻有“国师春季运动会”字样。在革命史方面,我们征集回1936年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铜质会徽一枚,图案为圆形,底子是蓝色地球,上面有绿色中国地图图案,但东三省为红色,牺牲救国四个金字在最上面,寓意是:日寇血洗东三省,祖国大地需要我们牺牲救国去保卫它。编号为:12631,有力的佐证了在当时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会徽的发放数量已达万余枚。“宁在山西牺牲不到他乡流亡”山西民众共同参战,迎来抗日的新高潮。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物事业的重视,经费也连年递增,把散落在外的有价值革命文物征集回来进行科学的管理研究,作为藏品对外展出。此外还要大力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投身到纪念馆志愿者服务行列里。 藏品架起沟通观众的桥梁 作为对外展出的革命纪念馆,不仅仅停留在固定的陈列模式上,藏品研究的新视角,藏品概念的变化,改变了藏品研究的传统方法,这些变革促使博物馆去重新审视其传统使命。藏品,是博物馆纪念馆灵魂所在,除了专题研究之外,还是见证历史的最好实物。而藏品本身就是活着的历史,是一部读不完的书看不完的画,纪念馆展出的藏品正是让观众全身心细细品读活着的历史。 革命纪念馆展出的藏品,恰恰是反映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史的载体,从简单的宣传单到出版发行量颇大根据地的书报;从望远镜到缴获日军的军服;从大刀红缨枪到捷克机枪等等,都能引起观众的关注。藏品架起沟通桥梁,把观众带回到那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在我们的接待过程中,有的观众在看陈列展览后直接找到我们,说家里有个缴获日军的毛毯,要无偿捐献给纪念馆,教育后人不要忘记这段饱受屈辱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为咱老百姓打下的江山。也有的观众在枪械陈列柜前伫足观看,大刀、土枪、三八式步枪等,理解了中国革命就是靠人民群众同子弟兵军民鱼水情小米加步枪打出来的天下。可见藏品就是对观众最好的说服力。 由于我们馆有《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校史陈列》,展出的藏品颇受学生的喜爱。印有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字样的教科书,包含各类学科如:《中国教育史》、《数学》、《雅乐》、《兵术》、《西洋学》等等,最能引起学生关注的是印有国民师范的学生作业,由于是免费的官办学校,学生来源较为贫困,非常注重节俭,全部是蝇头小楷密密麻麻写的。好的词句老师就会用红色墨汁在上面画个圈圈以示鼓励。各科考试卷子也陈列出来,求解二元一次方程、英语翻译、音乐课节奏等等,有的同学还将题抄下来做一遍,答对了高兴的和其他同学分享快乐。 纪念馆在传承让历史告诉未来,作为向公众展示的窗口之一——展览需要与时俱进。借助展览去探索藏品与观众更好的交流方式,也给纪念馆工作人员提出了新要求。不能仅靠传统模式展览来增加或维持其吸引力。藏品为辅、主题为重,向观众娓娓道来一个主题故事的展览可能会成为新趋势。讲解员介于藏品观众二者之间起到了纽带的作用,通过藏品来讲述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观众看到的是藏品听到的是历史,震撼的是心灵,达到视听的享受。讲解员要不断的去学习,成为纪念馆的研究员,不能单单停留在照本宣科的讲解上,要不断创新,把静止的藏品讲述为活动的历史,才能更好地将藏品与观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发挥历史本身的震撼力,达到教育引导的目的。 此外,我馆以藏品为蓝本,相继开发出具有本馆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其中有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会徽,每当遇到大型活动时,我们就给到场的观众每人佩戴一枚,当他们走进展室看到陈列的会徽,都不约而同的抚摸一下自己佩戴的会徽,起到了警醒的作用。我们根据藏品开发出很有时代感的笔筒,受到了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 我馆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成为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并免费对外参观,同时也是我省重要的革命旧址纪念地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之一。以旧址为依托,举办多种爱国主义教育陈列展览,成为对未成年人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革命圣地和纪念地本身都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凝结了无数革命先烈的理想和事迹,代表了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是可以深入发掘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讴歌党的光辉历程、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藏品通过各种方式,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以旅游的方式传送给游客,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游客,有利于引导他们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景观的直观性和可看性。 结论 藏品是纪念馆活着的历史,藏品是架起纪念馆与观众的桥梁。藏品研究的成果要直接服务于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和社会教育工作,而非仅为研究而研究。还原历史,真实再现战时生活实景,尊重历史,正视历史,教育国人热爱正义和平。藏品以最直观的方式弘扬革命精神,教育广大民众,作为一种宣传平台和渠道,藏品将和观众一起见证峥嵘岁月,弘扬革命精神,这种精神需要代代相传!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 杨芸) |